人間通訊社

2025年10月12日 星期日
星雲大師全集
首頁 > 文化藝術> 鳳山講堂親子押花體驗營 歡喜共學

文化藝術

字級

鳳山講堂親子押花體驗營 歡喜共學

【人間社 洪佩蓮 高雄報導】 2023-07-10
佛光山鳳山講堂7月8日舉辦首次親子押花DIY體驗營,住持覺海法師邀請押花藝術家陳毓姍遠從台北而來,教導50位對押花有興趣的初學者。

陳毓姍說,押花藝術起源於19世紀的西歐,英國有300年的押花畫歷史,於20世紀70年代進入亞洲。接著講述壓花製作流程,接著介紹自己的押花作品《護明菩薩》,乍看之下以為是用筆所繪之圖像,陳毓姍解說是用何種花材、工序逐一來完成菩薩每個不同部位。例如:菩薩身上的袈裟取之於線菊、菩薩身上的瓔珞取之於蕨類植物、菩薩身上之佛珠則由鼠尾草製作而成等。

陳毓姍說,大家都是第一次嘗試押花,就以最簡單的筆記本和鑰匙圈開始學習,教導押花程序構圖、上膠、貼模、燙模、作品固定(完成),學生可以自由發揮創意。

覺海法師、有悟法師、覺應法師、妙無法師及所有學員都專注於押花的每個細節,知遠法師在一旁協助陳毓姍老師。時間飛逝,材料於同學們精心構圖後在剪刀、夾子、水膠、修飾、膠模、熨斗的協助下,首幅押花作品終告完成。

鄭金珠帶著7歲孫女林凡晴一起學習,鄭金珠說,小孫女非常喜歡畫畫、手工藝,看到孫女靈巧的雙手及專注的眼神,心無旁鶩認真學習態度,他好歡喜好感動。91歲的林吳貴笑老婆婆由女兒葉林艷鴻陪同前來上課,老人家時常警惕家人:「活到老、學到老」。葉林艷鴻說媽媽喜歡畫畫、喜歡學習新鮮事物,還經常說,要把握能動能學的每一刻,手動、腦動,人比較不會老化、不易退化。

覺海法師說「制心一處、無事不辦」。第一次學押花,他的感受是:心要細、手要輕、專注力要夠。若把押花的學習擴展到大環境亦復如是,注意處理每件事物的力道與周遭的環境,生活即是修行、修行就在日常生活中。

大合照中學員們紛紛亮出首次作品,覺海法師頒發感謝狀與陳毓姍,圓滿親子押花體驗營。
12345678910第1 / 62頁
追蹤我們